25只微单相机专用定焦镜头选购指南

数码微单相机的优点相信不少读者都了然熟记于心,这种2009年才首次登上历史舞台的新机型在短短三年内发展迅猛,在日本可换镜头相机市场上,已经占据了约40%的销量,几乎快和传统的数码单反相机分庭抗礼。

也许有读者会说,微单相机虽然好,但镜头少,系统不完善,难和单反相比。实际上,2011年全年新发布的微单相机专用镜头的款式已经超过了单反相机用镜头,微型4/3系统、E系统、NX系统都在迅速完善。可能用微单相机干“大活儿”还有点勉为其难,但拿来“扫街”、记录生活、拍旅游纪念照是绰绰有余的。

正是在体积和画质上有着完美的平衡,微单相机在邻国掀起了一个风潮,而这股潮流必将吹进国内。因此,我们将持续关注数码微单相机的最新动向,分期向大家介绍微单相机、镜头、及相关附件、使用方法。

1.视角固定:索尼推出的卡尔·蔡司E卡口Sonnar T* 24mm1∶1.8 ZA镜头,等效焦距36mm。

2.体积小巧:Panasonic 的LUMIX G 14mm1∶2.5 ASPH.镜头,重量只有55克。

3.成像优异:奥林巴斯M.ZUIKO DIGITAL ED 12mm1∶2.0镜头,光学素质优异,是定焦镜头中的精品。

4.对焦迅速:尼康1 Nikkor 10mm1∶2.8饼干头,在1系统的加持下,对焦神速。

5.光圈更大:Panasonic DG SUMMILUX 25mm1∶1.4 ASPH.镜头,最大光圈F1.4,明亮的标头。

  日益强大的微单定焦镜头群

许多购买微单相机的用户看中的就是它小巧的体积和堪比单反的画质,若说起小体积和高画质,自然非定焦镜头莫属。虽然变焦镜头包含的焦段更多,但在使用乐趣、便携程度、成像质量等各方面都和定焦镜头有一定差距。如果你喜欢随手记录生活或上街快拍,那定焦镜头更是不可或缺。

目前几家微单相机厂家都推出了微单专用的定焦镜头,其中Panasonic 六款、奥林巴斯三款(Panasonic 和奥林巴斯的微单相机同属微型4/3系统,因此镜头可以彼此互换使用)、索尼四款、三星五款、理光两款、宾得四款、尼康一款,共计25款。另外还有若干款手动对焦的副厂定焦镜头,种类覆盖鱼眼、超广角、标准镜头、中焦人像甚至3D摄像镜头,选择相当丰富。

  微单相机选配定焦镜头的五大理由

如果常记录日常生活或进行街头快拍、纪实拍摄,那么定焦镜头肯定是第一选择。

  理由一:视角固定

早已习惯了28mm、35mm或者50mm的视角,这些不用单反,数码微单就能实现。目前微型4/3系统的数码微单可提供24mm、28mm、34mm、50mm等经典焦段,索尼E系统有36mm、45mm等镜头,固定的视角让你拍摄时投入更多思考,而不是站在原地转转变焦环。

  理由二:体积小巧

55g的28mm镜头、67g的24mm镜头,这不是开玩笑,由于法兰距比单反相机短了一半以上,镜头可以设计的更小巧精致,各家都有重量少于80克的轻量级饼干定焦头。即便是正常设计的镜头,在保证大光圈的情况下,重量也减至200克左右,配合本身体积不大的微单相机,便携型极佳。

 理由三:成像优异

定焦镜头在设计时不必像变焦镜头那样对各个焦段的成像折中考虑,设计时可以针对该焦段进行优化,因此成像比变焦镜头更好,特别是边角成像和抗逆光、抗色散的能力,经过数码优化的现代镜头更是胜出一筹,即便光圈全开也可安心使用。

理由四:对焦迅速

尽管经过厂商的不断努力,某些标准变焦镜头(如奥林巴斯的14-42II R)的对焦速度已经非常快,但在更普遍的范围内,还是定焦镜头的对焦速度更快一些。最新的定焦镜头多采用超声波宁静马达、内对焦等设计,对焦迅速而安静,不仅适合拍摄照片,还针对视频拍摄进行优化,用途广泛。

 理由五:光圈更大

微单相机标配变焦镜头的光圈值通常是F3.5起跳,到了中焦端已跌落到F5.6,一不利于弱光环境拍摄、二不利于营造背景虚化效果,而定焦镜头的光圈最小也是F2.8(微距镜头可能稍小),一些大光圈定焦头甚至有F1.4、F1.8的大光圈,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下也可放心抓拍。

 『奥林巴斯篇』

打造微型4/3系统的精品定焦系列

2011年之前,奥林巴斯一直在努力完善PEN系统微单的焦段覆盖范围,发布了多只变焦镜头,而对定焦镜头似乎并不上心,仅有一只17mm饼干镜头独撑局面。2011年突然发力,推出的两只定焦镜头令我们眼前一亮,也基本确定了奥林巴斯在微单相机定焦镜头上的方向:精致小巧、成像优异。

小巧的大光圈人像镜头

奥林巴斯M.ZUIKO DIGITAL 45mm1∶1.8

M.ZUIKO DIGITAL 45mm1∶1.8是奥林巴斯进入数码时代以来,第一只最大光圈超过F2.0的镜头,同时也是第一只专职的人像镜头。奥林巴斯的人像定焦头一直是个空白,M.ZUIKO DIGITAL 45mm1∶1.8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等效90mm、最大F1.8的光圈、7片圆形光圈可令焦外虚化效果柔和而自然,高速宁静的内对焦设计则进一步提高了镜头的抓拍能力。

该镜头采用了铝合金外壳,手动对焦环微棱防滑设计,手感很好。数码时代新设计的镜头都经过数码优化,所以全开光圈时的成像就非常优秀,几乎察觉不到色散现象,多层镀膜令镜头的抗眩光能力也相当出色,可放心拍摄逆光人像。

在镜头宣传单上,我们发现这只镜头被官方定名为“家庭人像头”,考虑到仅2000多元的售价,的确是一只适合普通用户拍摄家庭肖像的镜头。不过有点遗憾的是,该镜头的遮光罩并不是标准配置,需要另行购买,且价格较高,如能随包装附送遮光罩就好了。

镜头参数:

物理焦距 45mm

等效焦距 90mm

镜头组成 9片8组

光圈叶片 7片圆形

最大光圈 F1.8

最小光圈 F22

滤镜尺寸 37mm

尺寸 56×46mm

重量 116g

经典焦段的饼干镜头

  奥林巴斯M.ZUIKO DIGITAL 17mm1∶2.8

M.ZUIKO DIGITAL 17mm1∶2.8是2009年随奥林巴斯E-P1同时发布的第一批微型4/3系统可换镜头,也是目前奥林巴斯PEN系列数码微单唯一的“饼干头”。该镜头在PEN系列数码微单相机上使用时等效焦距为34mm,与传统的人文纪实经典焦段35mm基本一致。

作为一只饼干头,M.ZUIKO DIGITAL 17mm1∶2.8在减少体积上做的非常出色,厚度仅有22mm,配合PEN系列数码微单相机,可以很方便地放进大衣口袋随身携带。在成像上,虽然分辨率与同门的12mm1∶2.0、45mm1∶1.8相比有所不及,但与PEN系列微单相机配合直出JPEG的色彩表现非常不错。鉴于微型4/3系统的焦距系数是2×,该镜头在光圈F2.8全开时的背景虚化能力也不是很高,适合在需要大景深的街拍题材上使用。

不过由于该镜头发布时间较早,没有使用能加快对焦速度同时减少对焦噪音的MSC对焦机制,因此即便在最新的E-P3上使用,对焦速度也比较慢;如果拍摄视频,建议使用手动对焦,否则对焦音会录入视频,同时自动对焦的往复动作也会破坏视频画面。该镜头有黑、银两种颜色,其中黑色款较为少见。

镜头参数:

物理焦距 17mm

等效焦距 34mm

镜头组成 6片4组

光圈叶片 7片圆形

最大光圈 F2.8

最小光圈 F22

滤镜尺寸 37mm

尺寸 57×22mm

重量 71g

精致的广角定焦镜头

  奥林巴斯M.ZUIKO DIGITAL ED 12mm1∶2

M.ZUIKO DIGITAL ED 12mm1∶2是奥林巴斯为Micro 4/3系统打造的首只顶级定焦镜头,镜身使用了高级金属材质,略带一点香槟色。镜头采用8组11片的光学结构,其中包含了1片DSA双面超级非球镜、1片非球面镜、1片ED镜和1片Super HR高折射率镜片。据奥林巴斯称,为了达到最佳成像,镜片模具的加工精度相当高。镜头镀膜采用从奥林巴斯医学显微镜引入的ZERO镀膜,将镜头的反射率降低了50%,能有效消除眩光和鬼影。

该镜头在微型4/3系统的数码微单上使用时,等效24mm广角,最大光圈F2可应对弱光环境下的手持拍摄。其最大特色是镜头上对焦环可以向内侧滑动,其后我们能看到镜身上还刻着通常只有手动镜头才会有的景深表。在该状态下,镜头的对焦为全机械式,因此不存在任何对焦时滞,非常方便抓拍。

镜头参数:

物理焦距 12mm

等效焦距 24mm

镜头组成 11片8组

光圈叶片 7片圆形

最大光圈 F2

最小光圈 F22

滤镜尺寸 46mm

尺寸 56×43mm

重量 130g

M4/3系统的副厂手动镜头

除了奥林巴斯和Panasonic 制造的原厂镜头,一些镜头厂商还推出了采用微型4/3系统卡口的副厂镜头,比较可惜的是目前还没有自动对焦的型号,只能采用手动对焦,下面是几款比较有特色的产品。

Cosina Voigtl??nder Nokton 25mm F0.95

日本确善能公司推出的福伦达Nokton 25mm1∶0.95镜头,最大光圈达到了惊人的F0.95,这只镜头价格比较昂贵,定价约合人民币8000元。

Samyang 7.5mm 1:3.5 UMC Fish-eye MFT

这只韩国三阳光学生产的7.5mm1∶3.5是一款手动对焦对角线鱼眼镜头。最近对焦距离仅有9cm,利用其夸张的鱼眼效果可以拍摄出与众不同的照片。

SLR Magic Noktor HyperPrime 50mm f/0.95

这只Noktor HyperPrime 50mm1∶0.95是SLR Magic收购Noktor HyperPrime公司后复产的产品,价格接近人民币7000元。

 『Panasonic篇』

  微型4/3系统定焦镜头的中坚力量

Panasonic 是最早推出采用微型4/3系统可换镜头数码相机的厂家,由于已经不再生产数码单反相机,因此对旗下G系列微单相机的研发力度非常大。目前已经推出了6只定焦镜头,除了广角、标准镜头,甚至还有鱼眼、微距、3D等特殊规格镜头,选择众多,是目前最完善的微单相机镜头群。

徕卡认证的微距铭镜

LEICA DG MACRO-ELMARIT 45mm1∶2.8 ASPH./MEGA O.I.S

Panasonic LEICA DG MACRO-ELMARIT 45mm1∶2.8 ASPH./MEGA O.I.S. 是目前微型4/3系统唯一的微距镜头,10组14片的结构内使用了1片非球面镜和1片ED镜片,有着相当出色的画质。这只Panasonic 45mm1∶2.8微距镜头等效焦距为90mm,但是重量体积却仅是同焦段同光圈全画幅镜头的一半左右,具有很好的便携性。

作为一只微距镜头,Panasonic 45mm1∶2.8的最近对焦距离为15cm,提供了1:1的放大倍率,在M4/3系统机身上更可达到2:1。机身内建MEGA O.I.S.光学防抖,是少数几只带光学防抖的微距镜头之一,对手持拍摄的帮助不言而喻,进一步提高了该镜头的机动性。值得一提的是,该镜头采用了内对焦和浮动镜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微距拍摄时的成像质量。步进马达则令对焦动作迅速而安静,照片视频通吃。尽管售价不菲,但对喜欢微距摄影的爱好者来说,这只镜头非常值得考虑。

镜头参数:

物理焦距 45mm

等效焦距 90mm

镜头组成 10片14组

光圈叶片 7片圆形

最大光圈 F2.8

最小光圈 F22

滤镜尺寸 46mm

尺寸 63×62.5mm

重量 225g

 M4/3系统的大光圈标头

  LEICA DG SUMMILUX 25mm1∶1.4 ASPH.

Panasonic 这只LEICA DG SUMMILUX 25mm1∶1.4 ASPH.是其第二只有徕卡认证的微型4/3镜头,等效50mm的焦段正好落在标准镜头范围内,其视角平实自然,不论是人文纪实还是风光写真都非常适合。

作为一只数码化的大光圈镜头,在F1.4全开的情况下边角成像的画质依然出色,这与镜头内2枚高规格的非球面镜片的作用密不可分。另外,该镜头还采用了新研发的“纳米涂层”镀膜,能减少耀斑的产生;内对焦驱动系统令对焦高速、安静,不论静态照片还是动态视频都应对自如。在价格上,这只镜头比Panasonic 20/1.7高出约一倍,是一只高端定焦镜头。不过对比过两支镜头后,感觉成像差别很小,如果不是特别在意焦段、光圈和对焦速度的差别,20/1.7是更划算的选择。

镜头参数:

物理焦距 25mm

等效焦距 50mm

镜头组成 9片7组

光圈叶片 7片圆形

最大光圈 F1.4

最小光圈 F16

滤镜尺寸 46mm

尺寸 63×54.5mm

重量 200g

 颇有历史渊源的小广角

  LUMIX G 20mm1∶1.7 ASPH.

Panasonic LUMIX G 20mm1∶1.7 ASPH.是Panasonic首款饼干镜头,最大特色就是以25.5mm的厚度提供了最大F1.7的光圈,小体积与大光圈兼得,方便在弱光环境下自如拍摄。为保证成像质量,镜头内使用了两片非球面镜,在光圈全开的情况下就相当锐利,是一只性价比很高的小广角饼干镜头。

通过对比RAW与JPEG文件,可以推测该镜头在配合Panasonic 机身时,对图像进行了机内校正,以修正畸变与色散,因此在奥林巴斯的PEN系列机身上使用时,边角成像表现稍逊。

有趣的是,该镜头的设计师曾经在胶片时代设计过美能达的几款HI-MATIC系列旁轴的镜头,等效40mm、最大光圈F1.7的规格也是由此而来,算是对历史名机的一个致敬之作。

镜头参数:

物理焦距 20mm

等效焦距 40mm

镜头组成 7片5组

光圈叶片 7片圆形

最大光圈 F1.7

最小光圈 F16

滤镜尺寸 46mm

尺寸 63×25.5mm

重量 100g

 便携性极佳的广角定焦

  LUMIX G 14mm1∶2.5 ASPH.

随GF2一同推出的Panasonic LUMIX G 14mm1∶2.5 ASPH.是目前M4/3系统里体积最小巧的“饼干头”,厚度仅有20.5mm。但轻薄的镜身里却包含3片非球面镜,可以想象,为了达到减少体积设计师作出了多少努力。该镜头28mm的等效焦距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不论风光小品、街拍纪实还是随手的留念照都不在话下。由于采用了高速反差式对焦,因此对焦过程安静迅速,镜头固件更新至V1.1后,在摄像时也支持追踪对焦。

不过这只镜头在光圈全开的情况下,成像略带暗角,边角的高光区域也容易出现轻微的色散现象,尽管如此,考虑到其低廉的价格,算得上是一只性价比极高的“饼干”镜头,与Panasonic GF3相机搭配时,可以轻松装入口袋里随身携带,便携性直逼消费级数码相机。

镜头参数:

物理焦距 14mm

等效焦距 28mm

镜头组成 6片5组

光圈叶片 7片圆形

最大光圈 F2.5

最小光圈 F22

滤镜尺寸 46mm

尺寸 63×20.5mm

重量 55g

 小巧的鱼眼镜头

  LUMIX G FISHEYE 8mm1∶3.5

Panasonic LUMIX G FISHEYE 8mm1∶3.5镜头拥有180度的对角线视角,在小巧的体积里蕴藏着容纳天地的力量,可营造与众不同的景观。它不仅能用于摄影,还可用于拍摄具有特殊观赏效果的动态视频。该镜头共有9组10片镜片,包含1片抑制色差及失真的ED镜片。不过作为一种规格较为特殊的镜头,鱼眼镜头通用性较差,只适合追求特殊表现效果的人群。

镜头参数:

物理焦距 8mm

等效焦距 16mm

镜头组成 10片8组

光圈叶片 7片圆形

最大光圈 F3.5

最小光圈 F22

视角 180度

尺寸??????????????60.7×51.7mm

重量 165g

 敲开3D世界之门

  LUMIX G 12.5mm1∶12 3D

3D电影已经越来越普及,也许不少普通观众也希望能拍摄属于自己的3D视频,那么这枚小小的Panasonic LUMIX G 12.5mm1∶12 3D镜头即可实现愿望。需要注意的是,该镜头仅支持Panasonic的GF2/GF3,以及升级到固件V1.1后的GH2/ G3/G2拍摄视频,无法拍摄静态照片。

镜头参数:

物理焦距 12.5mm

等效焦距 65mm

镜头组成 4片3组×2

光圈叶片 固定光圈

最大光圈 F12

滤镜尺寸 无

尺寸 57.03×20.5mm

重量 45g

『索尼篇』

 随E系统稳步扩张的定焦镜头群

相比在2009年就起灶的松下、奥林巴斯,索尼的微单系统起步稍晚,因此从NEX系列发布起至今的大多数时间仅靠两三只镜头支撑。虽然机身功能强大,但单薄的镜头系统还是令摄影发烧友在选择时颇为犹豫。不过随着用户群的增长,索尼也开始逐步扩张E卡口镜头群,仅2011年一年就有三只定焦镜头发布。

 经典视角的卡尔 蔡司小广角镜头

  Sony Carl Zeiss Sonnar T* E 24mm1∶1.8 ZA

提起35mm焦距段,相信许多人会很自然地在脑海里浮现起那些著名的纪实摄影作品,35mm也因和人眼的视角相似而广受纪实摄影家的喜爱。小巧的数码微单相机在使用的方便程度上,和旁轴相机不相上下,因此就不难理解索尼为什么特意推出这只等效36mm的大光圈定焦镜头了。

卡尔·蔡司和索尼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这只Sonnar T* E 24mm1∶1.8 ZA镜头,通体采用黑色金属镜身,自带一枚花瓣形塑料材质遮光罩,蔡司家族特色鲜明的密纹手动对焦环阻尼感适中,镜头左侧是蓝色的蔡司标,令人对其光学成像质量平添一份信赖。

为寻求最佳成像质量,Sonnar T* E 24mm1∶1.8 ZA并未设计成饼干镜头,但和NEX系列机身配合并不会显得非常突兀,体积和标配变焦镜头相当,握持时大小正好,即便手动对焦也不会觉得局促。美中不足的是,该镜头的遮光罩由金属与塑料黏合而成,当黏胶失效,遮光罩上的金属环容易脱落。

镜头参数:

物理焦距 24mm

等效焦距 36mm

镜头组成 8片7组

光圈叶片 7片圆形

最大光圈 F1.8

最小光圈 F22

滤镜尺寸 49mm

尺寸 63×65.5mm

重量 225g

  广角饼干镜头

  Sony E 16mm1∶2.8

作为索尼E系统的第一款定焦镜头,同时也是唯一一款广角“饼干头”,E 16mm1∶2.8在系统里扮演着不可取代的角色。等效24mm的广角适合拍摄风光旅游照,小巧的体积与NEX轻薄的机身相得益彰。该镜头的边缘成像不是很理想,特别是第一代NEX机身上,边缘分辨率下降很快,不过在NEX-C3之后的机型上,得益于机内修正,有了一定改善。

镜头参数:

物理焦距 16mm

等效焦距 24mm

镜头组成 5片6组

光圈叶片 7片圆形

最大光圈 F2.8

最小光圈 F22

滤镜尺寸 49mm

尺寸 62×22.5mm

重量 67g

 标准微距镜头

  Sony E 30mm1∶3.5 Macro

索尼E 30mm1∶3.5 Macro是目前E系统里唯一的微距镜头,镜头焦距等效45mm,因此除了微距拍摄外,还可以充当日常记录的随身镜头。作为微距镜头,E 30mm1∶3.5 Macro最大放大率可以达到1×倍,即1:1放大,适合拍摄花卉或首饰等细小物品。

遗憾的是该镜头的工作距离非常短,9.5cm的最近对焦距离扣除5.55cm的镜头长度和1.8cm的法兰距后,仅剩2.15cm的工作距离,会令布光相当有挑战性。另外,在最近对焦距离附近拍摄时,如果光线稍差,镜头的自动对焦性能会大受影响,同时非机械的手动对焦环手感较差,手动辅助对焦也比较困难。作为一只微距镜头,没有对焦距离限定功能也算是一个遗憾。

镜头参数:

物理焦距 30mm

等效焦距 45mm

镜头组成 7片6组

光圈叶片 7片圆形

最大光圈 F3.5

最小光圈 F22

滤镜尺寸 49mm

尺寸 62×55.5mm

重量 138g

 中焦人像镜头

  Sony E 50mm1∶1.8 OSS

索尼E 50mm1∶1.8 OSS在NEX系统上等效75mm,正好可以充当人像镜头使用。该镜头的最大特色是带光学防抖机构,这是普通标准镜头所不具备的性能,能大大提高人像拍摄的稳定性,带来画面清晰的照片。该镜头体积虽然和E 30mm1∶3.5微距差不多,但重量却重了近50%,拿在手里颇有分量。镜头附带一个圆筒形遮光罩,对逆光拍摄很有帮助。

镜头参数:

物理焦距 50mm

等效焦距 75mm

镜头组成 9片8组

光圈叶片 7片圆形

最大光圈 F1.8

最小光圈 F22

滤镜尺寸 49mm

尺寸 62×62mm

重量 202g

  手动对焦小广角

  SLR Magic E 28mm1∶2.8

2010年索尼NEX-5C销售火爆,因此也引起了一些第三方镜头厂商的注意,上文提到过的SLR Magic就为此推出了一款手动对焦的E卡口28mm1∶2.8镜头,在NEX系列机身上等效42mm。有迹象显示这只镜头是由我国沈阳某光学厂代工制作,可惜目前在国内尚无销售,需要上Ebay网购买。

镜头参数:

物理焦距 28mm

等效焦距 42mm

镜头组成 5片4组

最大光圈 F2.8

最小光圈 F22

滤镜尺寸 37mm

尺寸 50×65.5mm

重量 280g

 『三星篇』

  别具特色的微单定焦群

自NX系列微单相机(三星自称为“数码单电相机”)发布后,三星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推出了十几只镜头,令人刮目相看。目前几乎所有的三星NX镜头均带有i-Fn功能键,让镜头也参与到相机的操控中。不过遗憾的是,本文完稿时,尚未拿到样镜使用,所以暂不作星级评定,仅简单介绍。

  广角饼干镜头

  16mm1∶2.4

这只镜头和索尼的E 16mm1∶2.8饼干头体积相差无几,只是光圈略大半挡左右,不过由于三星NX系列的感光元件焦距系数为1.54×,该镜头的等效焦距为24.6mm。为在小巧的体积内保证成像质量,镜头使用了两片非球面镜。作为三星NX系列的特色,该镜头左侧有一个i-Fn按键,以实现参数速调。

镜头参数:

物理焦距 16mm

等效焦距 24.6mm

镜头组成 7片6组

光圈叶片 7片圆形

最大光圈 F2.4

最小光圈 F22

滤镜尺寸 43mm

尺寸 61.5×24mm

重量 75g

防抖微距镜头

  60mm1∶2.8 Macro ED OIS SSA

三星的这只60mm1∶2.8 Macro ED OIS SSA微距具有OIS光学防抖功能,不过产品规格里并未标明能达到几级防抖。该镜头采用9组12片的光学结构,包括 1 枚非球面镜片,1 枚超低色散镜片。内对焦方式保证镜头长度不会变化,全时手动对焦更是微距镜头必不可少的辅助功能。

镜头参数:

物理焦距 60mm

等效焦距 92.4mm

镜头组成 8片7组

光圈叶片 7片圆形

最大光圈 F2.8

最小光圈 F22

滤镜尺寸 52mm

尺寸 73×84mm

重量 450g

大光圈人像镜头

85mm1∶1.4 ED SSA

三星 85mm1∶1.4 ED SSA镜头从规格上看,更像一只针对全画幅设计的大光圈人像镜头,目前在NX系列微单相机上使用时,等效焦距会变成130.9mm。尽管如此,该镜头仍然是目前所有微单相机专用定焦镜头里焦距最长、光圈最大的一只,无论从规格、设计还是定位上看都格外显眼。

镜头参数:

物理焦距 85mm

等效焦距 130.9mm

镜头组成 10片8组

光圈叶片 9片圆形

最大光圈 F1.4

最小光圈 F22

滤镜尺寸 67mm

尺寸 79×92.2mm

重量 696g

 智能饼干小广角

  20mm1∶2.8

这是三星又一只小巧的饼干镜头,有意思的是等效焦距为30.8mm这个很少见的焦段,而不是常见的28mm或35mm。这种不拘一格的作风出现在三星的产品里倒也不算少见,但对没接触过单反相机的用户来说,这都不是问题。没有传统负担的三星正在创造自己的微单历史。

  小巧的标准镜头

  30mm1∶2

这只镜头等效焦距46.2mm,属于标准镜头范畴,相比大多数标准镜头,三星30mm1∶2的体积显然小巧了许多。由于发布时三星尚未推出i-Fn功能,这只镜头也就成了三星唯一没有该功能的定焦镜头。虽然体积小,该镜头的成像却相当不错,是标配变焦镜外理想的第二只镜头之选。

镜头参数:

物理焦距 30mm

等效焦距 46.2mm

镜头组成 5片5组

光圈叶片 7片圆形

最大光圈 F2

最小光圈 F22

滤镜尺寸 43mm

尺寸 61.5×21.5mm

重量 85g

『宾得理光篇』

  最有个性的微单定焦群

随着2011年10月1日理光和宾得正式合并成一家公司“宾得理光映像有限公司”,我们终于能把这两家个性十足的微单产品放在一起说了。

理光的GXR可换镜头组件系统是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全新理念,镜头组和感光元件、图像处理器组成一个可换单元,而机身则只负责操控、存储和供电。厂商可以根据镜头的特殊而优化感光元件,而用户则必须为每一只镜头后面昂贵的感光元件买单,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

宾得Q微单则更有点玩具相机的味道,虽然也是可换镜头设计,符合数码微单的定义,但机身内的感光元件却仅有1/2.3英寸,和目前主流的消费级数码相机一样,甚至不如一些高端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尺寸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甚至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小底”的劣势不言自明,因此这不是一款适合所有摄影发烧友的相机。

 传承GR精神的28mm典范

  Ricoh GR LENS A12 28mm1∶2.5

理光GR系列相机的历史从胶片时代一直延续到现在,而这只GR LENS A12 28mm1∶2.5毫无疑问是理光在数码时代的代表作。该镜头模组等效28mm经典焦段,熟悉理光的朋友肯定会马上联想起经典的GR1v袖珍胶片相机或最新发布的GRD IV数码相机。因为镜头和感光元件集成在一个模块内,该模组的参数还包含了一些在数码相机上才有的数据,比如快门速度范围、感光度范围等。值得注意的是该模组使用了镜间快门,在光圈全开时无法使用高速快门,因此光线较亮时不能使用大光圈拍摄,否则会产生过曝现象。

镜头参数:

物理焦距 18.3mm

等效焦距 28mm

镜头组成 9片6组

最大光圈 F2.5

最小光圈 F22

滤镜尺寸 49mm

尺寸 68.7×57.9×50.4 mm

重量 210g

标准微距镜头组

  Ricoh GR LENS A12 50mm1∶2.5 MACRO

理光GR LENS A12 50mm1∶2.5 MACRO也采用了镜间快门,物理焦距33mm,APS-C画幅的CMOS感光元件,有效像素1230万,其低通滤镜根据镜头的分辨率而进行了专门优化,以保证最佳画质。

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该镜头在弱光环境下的对焦速度较慢,会出现“拉风箱”现象,建议用户将GXR机身升级到最新固件。

镜头参数:

物理焦距 33mm

等效焦距 50mm

镜头组成 9片8组

最大光圈 F2.5

最小光圈 F22

滤镜尺寸 40.5mm

尺寸 68.7×57.9×71.3 mm

重量 263g

奇趣的Q系统专用定焦镜头

宾得Q数码微单相机目前一共有五只配套镜头,其中除了一只是标准变焦镜头外,其余四只均为定焦镜头:01-STANDARD PRIME大光圈定焦镜头、03-FISH EYE鱼眼镜头、04-TOY LENS WIDE玩具广角镜头、05-TOY LENS TELEPHOTO玩具长焦镜头,这几只镜头重的不过37克,轻的只有18克,配合精致的宾得Q数码微单,非常可爱。只是由于感光元件所限,成像水平和消费级数码相机差不太多,更适合追求时尚好玩的人群。

  尼康1系统的“饼干”定焦

1 Nikkor 10mm1∶2.8

随着尼康1系统发布,尼康也正式进入数码微单相机这一市场,而在首批推出的四只CX画幅镜头中,就有一个“饼干”定焦1 Nikkor 10mm1∶2.8。该镜头在尼康V1和J1数码微单上使用时等效27mm,是一只广角饼干,最大光圈F2.8,最小光圈F11,仅重77克。镜头有黑、白、银、红四种色彩,金属卡口。

原创文章,作者:单反相机入门教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anfanjiaocheng.com/weidanxiangjizhuanyongdingjiaojingtouxuangou

(1)
上一篇 2012 年 9 月 30 日 下午 3:42
下一篇 2012 年 10 月 23 日 下午 5:4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