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镜头生产技术,特别是专业长焦镜头,如果没有防抖、超声波马达、超低色散镜片、全时手动对焦、圆形光圈叶片、复合高级镀膜等技术中的哪怕一项,恐怕都会在市场竞争力上底气不足。过去,原厂镜头在这方面一直保持领先,副厂镜头则基本只能在价格上赚眼球。但是,近一两年来,这一局面正在被打破,镜头副厂通过努力研发也陆续拥有了这些技术,价格上也越来越逼近原厂镜头,似乎正在展开与原厂镜头的全面抗衡。腾龙最近推出的SP 70-200mm1︰2.8 Di VC USD(A009)镜头就非常典型。
外观操作
腾龙这只镜头是2008年推出的第一代产品SP AF70-200mm F/2.8 Di LD [IF] MACRO(A001)的升级版本。当年的一代镜头曾以轻便的重量、优秀的画质、最近0.95m对焦距离下具备的一定微距功能和非常实惠的价格在市场上获得了很不错的口碑。现在,二代镜头对比其前身可以看出整体造型相似而细节则有了颇多不同。除了二代镜身上增加了USD(Ultrasonic Silent Drive)超声波马达和VC光学防抖标记外(索尼接口版本因为有机身防抖所以镜头就不带防抖功能,也没有VC标记),最明显的是一代镜头前端宽大的对焦环到了二代变窄了许多,而且挪到了变焦环后边。笔者还不了解这样设计的出发点,不过单手托镜头(特别是托着脚架支架)拍摄时,手指习惯性摸到的总是对焦环,要再向前才能够到变焦环的位置。好在对焦环也窄了不少,习惯后就好了。相比之下,原厂镜头则都是变焦环在后更利于操作。此外,二代镜头表面的涂层比一代可是要漂亮太多了,高档感已经丝毫不弱于原厂同类。但是A009上的功能键只有自动/手动对焦模式和防抖开关,没有原厂镜头的对焦范围和防抖模式选择。
画质较量
两代镜头的内部结构也有很大差异,一代是13组18片,二代则增加到了17组23片,而且一代只使用了3片LD(低色散)镜片,二代升级到1片XLD超级低色散镜片(具有接近萤石镜片的性能)加4片LD低色散镜片,当然就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各种色差像差。为了测试二代镜头的实力,对比一代镜头已经没有意义,笔者找来原厂同等规格镜头作为参考对象进行了实拍。
实拍画面显示,在70mm端,腾龙A009在最大光圈下主要在边缘画质上略逊于原厂镜头,而收小光圈到F8时已经和原厂镜头不相上下。换到200mm端,A009表现更为出色,在分辨力上与原厂镜头几乎相当,只在色彩饱和度及反差上有微弱区别。
实拍体验
使用中,腾龙A009给人感受性能非常可靠,做工也非常扎实,变焦、对焦环操作顺畅阻尼合适。最能给人信心的是USD马达配合原厂机身对焦十分迅速准确,可以说毫不迟疑,而相当于可降低4挡快门速度的VC防抖效能也很明显。笔者随手拍摄在风浪中搏击的海鸥时,几乎张张都抓拍成功,极少有失焦发生,而局部画面的细节也都清晰可辨,确实令人颇为惊喜。全面的技术加上突出的性能,如果说过去副厂镜头只能挖原厂的墙脚,那么今后恐怕要平分秋色了。
More from my site
原创文章,作者:单反相机入门教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anfanjiaocheng.com/tenglonga009jingt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