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看到漂亮的照片第一个反应就是惊叹,羡慕之余希望自己也能拍出这样的照片。但不知大家想过没有,一张好看的照片为何能被称为名作甚至是经典之作?如果你说不出它是怎么被创造出来的,只是一味局限于赞叹这些作品,那么你的摄影水平就永远不会提高。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如何分析一张好的照片。
在讨论照片时,我们应首先集中讨论三条基本原则。
1.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有时也称之为题材)。或是表现一个人,或是表现一件事物,甚至可以表现该题材的一个故事情节。主题必须明确,毫不含糊,使任何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这是著名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于1936年拍摄的一张新闻人像摄影照片,真实地记录了西班牙内战时期,一位共和军战士被敌军子弹击中即将倒地的瞬间。拍摄者距离近到令人难以置信。每个看到照片的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一个生命正在渐渐逝去。残酷的战争,浓缩在你的眼前,令人震撼。
1945年8月14日,纽约街头和广场上到处都是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人群,人们情绪亢奋,素不相识的人也彼此拥抱和亲吻。在时代广场上,一名水兵和一名萍水相逢的白衣护士相拥在一起,并且深情而吻。然而两人拥吻的场景正好被摄影师阿尔佛雷德·艾森斯塔德及时捕捉了下来,周围的人纷纷驻足观看,脸上不约而同的露出了幸福的微笑,这张照片从此广为流传,被誉为“胜利之吻” 。
2.一幅好照片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换句话说,使观赏者的目光一下子就投向被摄主体。
《咖啡屋恋人》是布拉塞在1932年拍摄的。那天他像往常一样寻找目标,某咖啡屋里的一对情侣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一男一女旁若无人地在大庭广众面前作着轻浮的亲昵动作。虽然布拉塞看过也拍过无数不同环境下不同类型的恋人,但是这里让他觉得有趣的是人物的背后各有一面镜子.在镜子里面可以看到他们的另一面。而更让人觉得妙不可言的是,由镜子形成的相互折射使每个人物在画面中出现了不止一次。因此在镜子的反射之下,观赏者的视角始终被这一对恋人所吸引,没有可以分散注意力的背景。
随着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南斯拉夫作为一个国家也于90年代初走向解体。政治上的解体不仅是国家的终结,也是战乱的开始,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问题和领土问题也由公开化到激化,最终导致战争。这是汤姆·斯托达特于1992年拍摄的“撤离萨拉热窝”。在这幅照片中,采用大光圈拍摄,后面的人被模糊从而突出了这对母子。小男孩纯真的目光中甚至也透出一丝恐慌,他的母亲由于担心不能将她的孩子从被困城镇受到的威胁与险恶处境中解脱出来,而露出了绝望的神情。
3.一幅好照片必须画面简洁,只包括那些有利于把视线引向被摄主体的内容,而排除或者压缩那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容。
摄于1945年的《硫磺岛上升起星条旗》中,6名海军陆战队员冒着枪林弹雨在日本硫磺岛的Suribachi山头上竖起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美国摄影》杂志评价这幅照片“记录了一个国家的灵魂”,这幅照片成为二战甚至是摄影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照片之一。图片最下一小部分是战争留下的废墟,而大部分背景为远处的天空,从而使观赏者的视线引向照片上的这六个战士,即照片主体。乔·罗森塔尔也凭借着对这个精彩“决定性瞬间”的捕捉获得1945年普利策新闻奖。
只要根据这三条基本原则开始思考,你就会发现你作为摄影者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你会用新的标准去观赏一幅美丽的照片,而不是毫无根据的赞美。所以,朋友们在下次按动快门之前,也想一想这三条原则,相信你拍出来的照片一定会和以前拍的有所不一样。
之后我们要进一步分析作品的表现形式。
1.焦点
无论我们拍人物还是拍风景,要想得到一张清晰的好照片,首先要确定好焦点,焦点的选择无论对于图片表达的清晰明了还是对于主体内容的真切表达,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焦点往往是图片的重点所在。
苏丹人民解放军士兵在独立日阅兵彩排,一位士兵的汗水与泪水。焦点在眼睛,士兵血红的眼睛和脸上的汗珠十分清晰,大光圈拍摄让后面的士兵虚化,从而使主体突出。更使士兵艰苦排练的主题变现的淋漓尽致。
2011年10月6日,乔布斯溘然离世。当天,人们聚集在北京三里屯苹果店前,用“苹果”的方式,纪念这位“苹果教父”,以此表达哀思。焦点在这个人手中的苹果手机,即使后面的背景被虚化,但我们还是能看出那是乔布斯的照片和人们献给他的花束。而这个正在用苹果手机拍照的人,将人们对乔布斯以及他的产品的致敬推向了极致。
这张照片将焦点对向了一只螳螂的头,使其从也同样是一片绿色的背景里分离出来,螳螂望向镜头,观赏者的吸引力唯有被这只螳螂吸引走。
四川阿坝,朝圣者手拂转经筒渐行渐远。焦点对向远方的朝圣者,离镜头最近的转经筒被虚化,越向远方越清晰,明暗与虚实之间,淡淡地流露着一种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故事感。
2.构图
构图有很多种形式,例如:均衡式构图、对称式构图、三角形构图、对角线构图、九宫格构图等等。无论什么题材,都要找到一个最合理的构图,当然,照片里的所有元素都是为主题服务的。
这张照片拍摄的是肯尼亚马塞马拉的长颈鹿,采用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呼应的特点。缺点是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图片中的两只长颈鹿对望,在它们中间的远处还有一棵树,这个独特的拍摄角度构成的对称式构图可谓十分巧妙,而天上变化多端的云则打破了其呆板的局面。
这张照片里是去南极洲阿蒙森海大冒险的探险者们,采用重复式构图。重复式构图是在画面中相同或类似的景物重复出现,并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和分布,为画面带来节奏感,从而形成视觉上的和谐统一,从而形成视觉上的和谐统一,并带来画面的愉悦感。这六个动作相同颜色各异的探险者被摄影师从远处的冰山中分离出来,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这张照片名为《和捕食者零距离接触》。捕食者在九宫格构图法的交叉趣味中心处,背景里的成百上千条小鱼朝同一方向游去,像是很多条直线,使其在看似杂乱的背景里有了一丝重复的节奏感。
这是在北京市通州区拍摄的即将下雨的大云团,采用向心式构图。其主体云团处于中心位置,四周朝中心集中,把我们的视线强烈的引向主体中心,起到了聚集作用。这种构图方式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特点,并呼应了主题,让观赏者产生了压迫中心,局促沉重,即将要下雨的感觉。
3.光线
不同的景物在不同光线拍出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比如沙滩上顺光的人和逆光的人。光线的运用是照片成败的关键,要看其光线的运用是否对照片的主题起烘托作用。
身处神佛漫天的尼泊尔山地,行走的意义便隐含在符号、影像、面孔和行路仪式中。这张采用了顺光拍摄,被摄体受到均匀照明,景物的阴影被景物自身遮挡住,影调比较柔和。被摄体表面的质地被较好的还原出来。
里约热内卢圣玛尔塔贫民窟的风筝比赛。逆光除了能能生动地勾勒出被摄体清晰的轮廓线,使主体与背景分离,突现被摄体外形起伏和线条,强化被摄体的主体感,还能能深入地刻画人物性格,以深色为主的浓重低调画面,有助于表现人物深沉、含蓄、肃穆或忧郁的性格。多年来,风筝用来给毒贩提供警报,这里曾经是各种试图控制毒品市场的势力之间的“战区”。几年前警方占领了这一地区,将人们从非法活动中解救出来。
大蓝鹭和鱼。前侧光这种光线比较符合人们日常的视觉习惯,在前侧光的照明下,被摄体大部分受光,投影落在斜侧面,有明显的影调对比,明暗面的比例也比较适中,可较好地表现被摄体的立体形态和表面质感,轮廓线条清晰,影调层次丰富。
缅甸农民在这些具有数百年历史的综合设施中间放养家畜。逆光拍摄能够增强被摄体的质感,增强氛围的渲染性。特别是在风光摄影中的早晨和傍晚,采用低角度、大逆光的光影造型手段,在视觉和心灵上就会引发出深深的共鸣,使作品的内涵更深,意境更高,韵味更浓。
4.曝光
一张准确曝光的照片可以得到一张质感较强、清晰度高,纹理层次影调表现细腻,且色彩被真实还原的照片。
台湾福尔摩沙渔民正在进行一年一度的“捕鱼祭”。这种独特的仪式在当地代代相传。照片中的一盏灯成为照亮整个画面的光源,使船、渔夫从黑暗的背景中分离出来,那些鱼也因为灯的照亮倍显透亮。
在印度尼西亚廖内群岛上,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像无数光线箭头纷纷射向一只蜻蜓。略长时间的曝光是雨水呈线状,背景简单,突出主体。准确的曝光使蜻蜓身体层次鲜明,细节清晰。
在挪威芬马克郡,一座形只影单的小屋被北极光照亮。长时间曝光是拍摄极光的必须拍摄方式,当你看到星光有时候会形成短暂的线行,很有可能就是长时间曝光的作品。拍摄风光照片特别重要的就是一个前景的应用,在黑夜里,可以采用很多力所能及的方式进行补光。这张照片之所以充满美感,前景起了很大的作用。
吉萨达鲁尔村和迈锡尼岛。长时间曝光的精品之作,云的变化以及瀑布的动态感受都令人惊奇,整体画面是冷色调的,并很好的平衡了不同区域的曝光,同时2/3和1/3的画面分割,也让整个照片显得非常和谐。
通过小编的介绍不知大家是否对欣赏照片有了一个新的领悟呢,这些不单可以运用在欣赏别人的作品上,在自己拍照时按下快门前也多思考一下,相信影友们的摄影水平会不断提高的!
More from my site
原创文章,作者:单反相机入门教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anfanjiaocheng.com/sheyingjiazuo_xin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