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摄影换换思路拍民俗

民俗简单的理解就是人民的风俗习惯。民俗摄影拍什么?映入我们脑海的多是舞龙、舞狮、舞花灯,抬阁、抢财神、赛大猪等类别丰富的大场面。约90%的爱好民俗的影友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以上题材。尽管这些题材的摄影佳作也不断出现,但创作方法雷同、表演性民俗的出现也为这种民俗摄影引来了负面的评价。创作方法雷同,影友们的作品就会非常相似,难以给人带来新的美感;表演性民俗不是根植于现实生活、甚至不忠实于真正民俗,作品就难免浮于表面,缺乏深度。静下心来思考,民俗摄影还有更广阔的题材值得挖掘,本期,我们就换换思路,谈谈民俗。

深入生活找民俗

跳出人群聚集的大活动、大场面,深入百姓生活,我们能够看到原汁原味的民俗。民俗不仅是人群聚集的公共性活动,也是每个家庭乃至个人的生活方式。只要细心观察,用心表现,就能找到新颖的民俗题材,拍出与众不同的民俗作品。尤其是节假日期间,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情绪、行为也更加具有感染力,是拍摄的绝好时机。如右图作者选择了老两口准备年夜饭的场景,这是中国百姓最重视的一餐,也是最容易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一餐,相信影友只要用心拍摄自己家的年夜饭,出好作品的概率将非常高。当然,立意以及技巧方面要多加重视,如《年夜饭》中团圆时刻为何只有两位老人?拍摄时机为何选择此刻,冷暖对比色调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等。只有深入被摄者的生活,才能创作出这样动人的作品。

平常生活见民俗

百姓的衣、食、住、行、用,其实哪一样都包含着民俗,另外,今天的现实就是明天的历史。今天的一个很时髦的习惯,几年后或若干年后就很可能成为值得我们追忆的民俗。比如以前的喇叭裤、随身听、大哥大、二八自行车,许多事物在不断发展演变,但每个过程都凝聚了一段难忘的情感。如果我们当时用照片给予很好的表现,等到今天,其价值和意义就非同凡响了。知道平常生活中有珍贵的民俗后,还不能简单地给予记录,比较好的创作方法是,经过提炼、筛选,选择典型的场景并选择具有感染力的人物,比如右图,拍摄于2005年,热闹的集贸市场,川流不息的人们,具有当时时代的鲜明特征,摊主殷勤的姿态又非常传神。过年、过节买新衣在今天依然是我们的民俗,但从民俗角度关注它的摄影人并不多。

自然真是表民俗

民俗摄影,曾一度摆拍成风,表演成风。摆拍不能全盘地被否定,如果摆得高明,也不失真实本质。但摆得不高明,则会产生的模式化的场面、模式化的表情。这样拍摄民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如何做到自然、真实?首先,选题尽量要真实,尽量拍原生态的民俗。少拍那些受商业利益驱动的、粗制滥造的“伪民俗”。“伪民俗”注重的只是外表,大多只在感性的层面上下工夫,缺乏对民俗、民间文化的真正体现,也破坏了民俗的趣味和内在价值。 真正的原生态民俗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比如贴春联这一民俗。左图作者选择了这一主题后,尽量不干扰被摄人物,远远地采用高角度连续拍摄,就拍到了春联和人物动作都比较合适的照片。这种远距离拍摄原生态民俗带给我们一种自然真实的感觉。

留心细节有真情

民俗摄影还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情感的匮乏,照片形式美观有余,内容深切动人不足。广大的民俗题材中有无数的镜头可以撷取,只要摄影人用心灵捕捉平凡个体、家庭、或群体的动人瞬间,关注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就不难拍出感情饱满、以小见大的民俗作品。这种拍摄方法捕捉到的画面往往与众不同。比如,右图1中,表现的是过春节前,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回到了家,刚一见到妻子、孩子的感人瞬间,这是在作者的亲戚家里,作者准备好,一直在等全家团聚的那一瞬间的细节;右图2中,表现的是内蒙古人在民俗活动中,为自己的马认真装束的瞬间。

“戏”外可能更精彩

如果把正在进行的民俗活动看作一台“戏”,我们可以把现场分为“戏”内和“戏”外两个部分,“戏”内的内容是大家都在集中精力拍摄的,所产生的画面题材多数可以预见,不容易创新,所以出现佳作的竞争非常激烈。而“戏”外可能有更精彩的“戏”,其内容既围绕了原题材,又对原题材进行了扩展、烘托。就像写作手法中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一样,摄影中也不要简单地只会“开门见山”,而不会“拐弯抹角”。全方位,多角度地围绕民俗进行拍摄,是合理的创作方法。许多影友在拍摄民俗中,既关注活动本身,又留心台前幕后,创作出了诸如本页作品的许多佳作。

直接表现重气氛

图片感染人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气氛把握和表现,很多的摄影技巧的应用,都是为了作品更有气氛。我们常说,这幅作品真美,像电影镜头一样迷人。拍摄电影最注重气氛的营造,除了摄影构图、景深之外,灯光、道具、烟火、雨雪雷电等天气特效、色彩特效等,无所不用。民俗摄影主要应该用纪实的手法拍摄,除了照相机本身能够实现的效果之外,不人为干预画面,不进行导演、策划。从本文的插图作品中,能够看到很多这样的佳作。我们发现,构图、用光、景深、快门速度、瞬间抓取把握得当,不去摆布,一样很有气氛。当然,我们也不排斥以艺术创作为目的民俗创意作品,但绝不要在纪实类作品投稿中使用。

关注民俗新景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俗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民俗摄影应该敏感地注意到这些变化,记录社会发展的步伐与不同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尤其是一些有代表性的,反映时代心理的发展变化,因为您拍摄的这一变化很可能包含有重要信息,很可能成为那个时期的经典影像。比如看上图《过年走亲戚》,我们会惊讶地看到,走亲戚竟然送的是方便面!然后我们会了解到,有些人眼中的简单快餐在另一些人眼中却成了时髦的礼品,这是时代文化传播造成的有趣现象。另外,片中的摩托车、服饰都是那一时期的标志,很好地为这一现象作了注解。

总结

换换思路拍民俗不是否定传统的民俗拍摄思路,而是把更广阔的思路展示给大家,这些思路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来自于影友们积极的创作实践,也许看了这些展示,您会举一反三,发现生活中更多被忽视的精彩民俗。节日是人们最欢乐的时光,也是许多摄影人尽情拍摄的好时机。天南地北的影友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拍摄,我们的民俗百花园就会更加绚丽多彩。

原创文章,作者:单反相机入门教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anfanjiaocheng.com/minsusheying

(0)
上一篇 2013 年 5 月 29 日 上午 7:35
下一篇 2013 年 5 月 29 日 上午 9:2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