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十四、快门速度的选择

 第三单元 十四、快门速度的选择 纽约摄影学院教程

拍摄运动物体时,快门速度的选择基干下面四个因素。

  * 运动物体的速度

  * 运动物体的方向

  * 运动物体的距离

  * 摄影镜头的焦距

1。运动物体的速度显然,”定格”马拉松运动员的运动所需要的快门速度,要大大低于停住飞驰子弹的运动所需要的快门速度。实际上,我们需要选用的快门速度应该大体上等于物体运动的速度。”定格”逃跑的兔子所需要的快门速度肯定大大高于停住逃跑的乌龟的速度。

2.运动物体的方向一个物体穿过我们的视野运动,即从一边到另一边,似乎比该物体以同样的速度朝向或远离我们时的运动要快得多。

为了举例说明这一点,可以观察图3.41这两幅以同样速度疾驶的同一摩托车的照片。两幅照片都是采用 1/60秒的速度并在相同的距离下拍摄的。第一幅照片中,摩托车的运动横穿视野,其影像是完全模糊的。另一幅照片中,摩托车是朝向镜头运动的,它几乎一点都不模糊。

在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时,选择位置这一点非常重要。假设我们要拍摄高台跳水的运动员,并且现场不允许使用闪光灯或频闪灯,因为它会干扰运动员。光线有限,即使将镜头孔径开足也不能使用高于1/30秒的拍摄速度。那么,摄影者应该站在哪里? 我们建议站在跳台的下面,水池的边上。当运动员朝向镜头,也就是向下跳时,从他或她的下面捕捉到其影像。

3.运动物体的距离 照相机距离运动物体越近,物体留在胶片肝的影像越大。胶片上的影像越大,其穿过画面就会越快。看看图3.42两幅照片。它们是使用相同的镜头并以相同的快门速度1/60秒拍摄的。唯一不同的是拍摄距离,第一幅是20英尺远,第二幅是40英尺远。为了比较影像的模糊程度,我们将两张照片中的摩托车放大到了相同的尺寸。正像我们所看到的,从20英尺处拍摄到的摩托车比40英尺处拍摄到的模糊得多。由此可知,距离运动物体越远,运动所引起的模糊程度越低;距离运动物体越近,运动所引起的模糊程度越高。

4.摄影镜头的焦距 镜头焦距越长,胶片肝的影像越大。影像越大,其穿过画面就会越快。

使用长镜头相当于接近了运动物体。我们已经知道,距离运动物体越近,它所产生的影像就会越模糊。通过图3.43这两幅照片,可以看到如果使用了一只长镜头,这样的现象就发生了。这两幅照片是采用相同的快门速度1/60秒并以相同的距离拍摄的。唯一不同的是镜头的焦距,一张是使用50mm镜头拍摄的,另一张是使用105mm镜头拍摄的。为了比较影像的模糊程度,我们将两幅照片中的摩托车放大到了相同的尺寸。显然,使用105mm镜头拍摄的影像更为模糊。

凝固运动的追随拍摄

使用相对较慢的快门速度凝固运动的一种技术就是让照相机追随运动的物体进行拍摄。这就是说要让取景器以被摄体为中心,在追随运动物体的同时拍摄者转动自己的身体和照相机,当运动的物体要穿过视野时始终让其逗留在中心,并在照相机追随被摄体的移动中完成拍摄。结果是运动物体的影像是清晰的,而其背景却是动态模糊的,效果就像这幅以1/30秒速度拍摄的照片。

追随拍摄成功的秘诀是尽可能早地让运动的物体定位在取景器的中心,拍摄者从臀部开始转动身体使照相机做追随移动,让物体始终保持在取景器的中心,最后在适当的时机按下决门按钮。拍摄之后,为了确保运动连续平滑,仍要保持一段追随拍摄的动作,就像高尔夫球手在球离开球杆后的动作一样。这是一种使作品产生速度感的好方法。

自动照相机的快门速度

我们已经提到过,自动曝光(AE)照相机具有各种各样的”模式”,其最基本的两种模式为:

光圈优先模式拍摄者选择孔径,电脑芯片自动选择快门速度。

速度优先模式拍摄者选择速度,电脑芯片自动选择孔径。

在本节课的开始部分,我们就学习到了如何运用孔径来选择景深,并使之成为一种有助于表现作品主题的创作工具。贯穿本节课的其他部分,我们也看到了很多运用快门速度的实例,并成为了一种表现动感或速度主题的创作工具。

因此,在拍摄之前,现在有两种创作工具需要考虑:

控制景深的孔径

控制速度和运动感觉的快门速度

但是,要记住二者必居其一。我们知道,孔径和快门速度是决定曝光的一对要素。如果设定了一个,照明环境就会决定另外一个。

例如,如果决定需要选择性的焦点,于是可以设定一档大孔径……但是,不能也想控制快门速度,因为它是由照明条件所决定的。相反地,如果决定要表现动感,于是可以设定一挡慢速度……但是,不能同时还想控制孔径,因为它是由照明环境决定的。在使用AE照相机时,这种选择的需求就变成了一个问题。

如果拥有一架只具备光圈优先模式的AE照相机,怎么办呢?在这种模式下,只能设定孔径, “而不能设定快门速度。如果想要创造性地运用快 门速度,怎么办呢?此时,有一个窍门可以使用, 即设定能够提供所需快门速度类型的一档孔径来 “蒙骗”照相机。假设需要较高的快门速度,就在 照相机L设定一挡较大的孔径。(大孔径允许进入大量光线,因此在确定的光线环境下为了进行补偿,照相机的电路就会设定一挡较高的快门速度 来减少光线。)与此相反,如果需要较慢的快门速度,所要做的就是在照相机上设定一档较小的孔径。(小孔径只允许进入少量光线,为了进行补偿,电脑会设定一挡较低的快门速度来增加光线。)

另一方面,如果拥有一架只具备速度优先模式的AE照相机,怎么办呢?在这种模式下,只能 设定快门速度,而不能设定孔径。如果想要创造性地运用孔径,怎么办呢?此时,利用设定可以提供所需孔径的快门速度来再次”蒙骗”照相机。假设希望得到较大的景深,即需要较小的孔径,此时可以在照相机上设定一挡较低的快门速度(低速度允许进入大量光线,为了进行补偿,电路就会收缩孔径来削弱光线。)与此相反,如果需要选择性的焦点(即较浅的景深),就在照相机上设定一挡较高的快门速度。(高速度只允许少量光线通过,为了进行补偿,电路会设定较大的孔径来增加光线。)

如果拥有一架多功能的AE照相机,当然最好。这样就可以从众多模式中,选择一种最适合特定照片拍摄所需要的模式。

其他的自动曝光模式

很多照相机还具备适用于不同场合的程序曝光模式的选择功能。对于这些模式,不同的厂家可能会使用不同的名称。但是,这些模式设置基本上所要做的就是改变曝光时的”偏爱”,即要么使用高快门速度(当然还有随之而来的大孔径),要么使用低快门速度(和小孔径)。那么,这些模式各自的目的何在呢?

标准或”自动”模式这种孔径和快门速度的组合,在照相机的电脑芯片看来是适用于大多数场合的最佳组合。正像本节课随后所要解释的,照相机会选择一档足够快的快门速度,以使照相机震动所带来的影响降至最小。

高速模式这是一种偏向使用高快门速度的模式。如果希望固定住运动,这种模式比较合适。比如,拍摄体育竞赛的场合。实际中,有些厂家可能会用”运动模式”(Sports Mode)或’动作模式”(Action Mode)之类的名字。由于孔径是快门速度/光圈组合中的一方,所以高快门速度需要大孔径(补偿高快门速度,让更多的光线通过)。众所周知,大孔径会产生浅景深。因此,如果想要获得浅景深,那么也可以选用这种”高速模式”。

低速摆式这种模式常常也有一些其他的名字。无论名称如何,它往往偏向使用较低的快门速度。为什么需要低快门速度呢?人们或许不知道其理由。但是,我们知道,快门速度所对应的另一方是孔径。低快门速度会提供更长的时间让光线照射胶片。为了进行补偿,电路会选用较小的孔径让少量光线通过镜头。而且,我们也知道,较小的孔径就意味着较大的景深。因此,如果需要非常大的景深,比如拍摄风光照片的场合,就可以选择这种模式。实际上,确实有些厂家称这种为风光模式(Landscape Mode)。

原创文章,作者:单反相机入门教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anfanjiaocheng.com/kuaimensududexuanze

(0)
上一篇 2012 年 8 月 30 日 下午 12:17
下一篇 2012 年 8 月 30 日 下午 12:2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