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用相机拍摄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往具体了说,实际上我们的大多数时间都活动在自己营造的环境中:别墅或公寓、地铁站或停车场、博物馆或音乐厅……人们在这些场所上演着自己的人生戏剧,拍摄者除了拍人,也经常把镜头对准这些场所和建筑。随着数码影像的普及,更多的人拍摄城市建筑的照片,也将自己的情绪和心性映照其中,城市建筑在他们的镜头中,呈现出一片独特的都市风景。

『摄影史中的“建筑摄影”:从“再现”到“表现”』
摄影史上的第一张照片,一般被认为是法国人尼埃普斯在1826年拍摄的,当时他进行了长达八小时的曝光,拍摄了从自家窗户看出去的景色:窗外的几栋房子。以现在的标准来说,看起来相当模糊。而更被承认的摄影术发明人达盖尔在其早期作品中,也敏锐地将镜头对准了城市(更实际的解释是,只有拍摄一动不动的建筑,才能在长达数分钟的曝光后得到清晰的影像):他的《林荫大道寺院》这张照片曝光时间长达十分钟,街头行人车流都没有留下影像,而站立不动的擦鞋人却被凝固在照片上,可见在摄影术的“童年”,人们就已经开始将相机对准城市建筑,人和建筑的关系也开始成为拍摄者所关心的内容。
在学会了用摄影术“再现”建筑之后不久,人们就开始尝试利用摄影的可能性,来“表现”建筑,之后的种种实践不仅表现了建筑之美,更伴随着摄影技术的进步和摄影语言的演变。
19世纪,美国内战和首都华盛顿的建设给了建筑摄影很大的发挥空间,20世纪20-30年代的城市建设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也给了建筑摄影很大的舞台,摄影用来表现现代建筑所取得的成就,并以图像的方式让“现代化”以建筑为最显著的特色,成为20世纪上半叶的神话。
『一定要拍设计新奇的建筑吗?』
世界各地的新奇建筑都在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当然也吸引着摄影师的镜头,现代建筑本身往往具有全新的设计理念,外形上看起来也比较独特,拍摄这些建筑是我们自然的反应,这一点从我们入选的作品中也能看出来。但其实各地的地标性建筑吸引着众人的镜头,照片汗牛充栋,真想从中脱颖而出反而不是很容易,如果你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视角,那么无论是造型独特的现代建筑,还是普通的住宅楼,相信都能拍出独特的摄影作品。
如果你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视角
那么无论是
造型独特的现代建筑
还是普通的住宅楼
都能拍出独特的摄影作品
『不同风格的建筑摄影大师』
阿尔伯特·列维
这位摄影师在1870-1980年间,于欧洲和美国拍摄了大量建筑照片,并结集成多部摄影集,尤其是其拍摄的美国建筑,给美国留下了珍贵的建筑影像档案。
尤金·阿杰
阿杰的整个摄影生涯似乎都在拍摄老巴黎的城市街景,这其中相当部分是城市建筑,他的影像为巴黎老城留下珍贵记录,也被评论家认为是超现实主义的先驱。
弗里德里克·H·伊文思
这位摄影师拍摄的建筑,以精确的构图和美妙的影调著称,相比前人,他的照片更多是表现建筑之美,也更多地拍摄建筑的某些局部。
玛格丽特·伯克·怀特
玛格丽特是著名的报道摄影师,但即使是报道摄影,她也更多地关注城市、建筑、工厂和人的关系,她拍摄的城市建筑具有某种抽象的形体美,可以看出对现代工业社会的某种赞美。
相比使用各种
奇怪的滤镜效果
平实的影像风格
带来的趣味更长久
『商业建筑摄影师借助的器材』
技术相机
具备相机框架摇摆移动的功能,而改变成像的景深和透视关系的一类相机,可统称为技术相机,目前常用于建筑与商业拍摄的双轨和单轨相机,可使用中画幅、大画幅和数字后背等进行成像。林哈夫相机是技术相机的鼻祖。
移轴镜头
一般建筑物都高出相机所在平面,若拍摄其全貌,需将相机仰起,导致建筑物出现透视变形,移轴镜头具备调整透视变形的功能,可以在机位不变的同时,拍摄出反映建筑物原貌的、没有透视变形的照片。如今也流行移轴镜头的另类玩法,将建筑物和街景拍成“微缩景观”的效果。
『职业摄影师怎么拍?』
职业摄影师拍城市建筑,我们往往会联想到大画幅技术型相机或移轴镜头等器材,实际上这些器材是辅助摄影师完成“拍摄不变形”的建筑的任务,相当于拍摄建筑的标准照,当然这标准照同时需要有很高的影像素质,所以对拍摄的天气、光线等也有着很高的要求,也要求摄影师对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表现有自己的判断与取舍。在种种技术性要求之上的,是要求摄影师理解建筑文化,更实际的,则是客户的要求。一名成功的商业建筑摄影师,往往能够在两者间找到平衡,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形成自己独特的影像风格。
而在如今的媒体环境中,除了楼书样式的建筑“证件照”之外,更多的媒体需要的建筑照片其实是“表现”而非“再现”,也就是说在上面所述的拍摄方式外,更灵活更主观地拍摄,更凸显建筑特色美感的照片越来越有用武之地,说不定哪一天,你拍的一组建筑照片,也会被图片公司看中而购买呢,所以,何不试试看,拍你心中的城市建筑。
我自造了“都市摄影探险”这个概念
去探索城市
寻找新的亮点
我希望在自己的照片中传达这种乐观的精神
『明快的秩序』
克里斯汀·贝勒·冈萨雷斯
(Christian Beirle González)
西班牙摄影师,现居德国慕尼黑。他喜欢发掘建筑摄影中不同的角度,作品色彩明快,构成感强。某些作品还在后期加上动物形象,具有某种超现实感。
Q:有人觉得,必须拍摄那些设计古怪的现代建筑,照片才能好看,是这样吗?
A:你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的拍摄方式是:尽量去感受这建筑最好的透视和细节,去表达光线对于这建筑的影响。当我进入一个房间、看到一个建筑物的某个角度时,我会本能地喜欢上这个角度。我也会问我自己:为什么是这样?因为光?因为房间的形状?于是我用摄影去表达我的感觉,也解答自己的问题,也就形成了一种非常规的构图或角度。
我觉得好的摄影应当是真实的。我并不是说构图看起来应当很平常,而是说相比使用各种奇怪的滤镜效果,平实的影像风格带来的趣味更长久。
Q:你对照片中有人出现并不介意,甚至还在后期处理中加入动物一类的元素,你怎么看“还原”和“再造”影像的关系?
A: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如果是纯粹的建筑摄影,画面中纳入人的身影会让照片很有趣,构图也会更有意思。比如:一段楼梯,如果不纳入人,观者会集中注意平面的几何构成;纳入人物的话,人物的动作、姿态也许和建筑之间构成结合成了有趣的关系,也许可以互相作为对比,以看出建筑的体量。是否纳入人,则看你的主要目的是“技术性地”展示建筑,还是“趣味性地”描述建筑。我在建筑照片中加入动物的元素,就不是为了“建筑摄影”了,更多地像是在讲一个超现实的故事。
Q:每个人的“视觉营养”不同,可能是油画、电影、设计或者是卡通片,你的“视觉营养”是什么?
A:我喜欢抽象艺术(里希特、罗斯科、蒙德里安都是我喜欢的艺术家),除此之外我也喜欢包豪斯风格的平面和建筑艺术。我喜欢城市生活,我自造了“都市摄影探险”这个概念,去探索城市,寻找新的亮点。我希望在自己的照片中传达这种乐观的精神。
Q:你似乎对色彩和形状更敏感,你拍过黑白作品吗?你用RAW格式拍摄吗?
A:很多朋友问过我这个问题,刚开始时,我也偶尔拍摄一些黑白的,但很快就转向拍摄彩色作品了,我觉得我对色彩已经“上瘾”了。我一直用RAW来获取最佳画质。
More from my site
原创文章,作者:单反相机入门教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anfanjiaocheng.com/jianzhusheyingdushifeng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