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十一、密度 纽约摄影学院教程(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教材)
密度的实质说明一定面积的底片上沉积的金属银颗粒的相对数量。如果沉积较甚,形成一个光线很难通过的面。这个面就很浓密(Dense);如果这个面上银粒沉积很少,光线很容易通过。那么这个面就叫做很薄(Thin).底片的密度范围可以从几乎完全透明的极低密度直至几乎一点不透明的极高密度。由于底片与最终的正像照片正相反:底片上低密度的较透明处成为照片上的暗黑处;底片上高密度的浓黑处成为照片上的白亮处。
底片上的透明处很少银盐转化为黑色金属银;而不透明处则是大部分银盐都已转化为黑色金属银。在一个底片的这两个极端之间,包含着一系列的不同密度。就是这一范围的不同密度形成为一上影像的所有细部层次。
浓密(或称厚重)一词也用于表达底片的总体情况。一个浓密的底片,这是指底片的整个密度范围都接近于不透明。当一个浓密底片某些部位的密度更高于其他部位,但没有一处是”薄”的,说明此底片所有部位的金属银沉积都是厚重的。
浓密底片的反面是过薄的底片。在薄底片中所有部位的密度相对地说都是透明的。虽然在同一张稀薄底片上也有某些部位的密度相对较大,但总体上看来都是透明的,因为这里的所有单位都没有较多的金属银沉积。
一般来说,人们都想摄制出即不太夺厚,也不太薄的恰如其分的底片。我们称这是正常密度。让我们看一下不同密度的底片,并讨论怎样对待它们。
正常密度的底片
当你的胶片拍摄”正常”并显影”正常”,你将得到正常的底片。这里有范围很宽的不同密度,但没有一处过于浓密或过薄到丢失通过印相表达出来的任何细部层次。用这样的底片来印制照片,你可以看到最明亮的强光部位和最暗黑的阴影部位的细部表达都清晰可见。一个正常底片–这是你的基本要求。
太厚的底片
请看这张底片与普通底片有何不同。此底片几乎全不透光。以这种底片印制照片需用比正常底片长得多的曝光时间,才能得到一张看来大致过得去的照片。其中还有一些本来不希望产生的副作用:如可觉察的颗粒增加了;曝光准确的正常底片应有的明暗影调消失了;为印制出一第尽可能正常的照片,不得不把这张底片在印相机灯光下长时曝晒。受热过度,片子还会发生卷曲。
一张过厚的底片多半由于拍摄时曝光过度,有时由于显影过头,也常常两个原因兼而有之。如果你的底片一贯密度太大,可作如下检查:
你的曝光量控制装置是否准确?你使用曝光装置的方法是否正确?
你是否以准确的时间在准确的温度下进行显影?如果温度提高则必然使显影剂的作用加剧。
太薄的底片
因密度过于厚重而产生的另一问题是颗粒度增加。特别是由于显影过度而带来的密度过厚。一张底片如果仅由于拍摄曝光过度,出得来是较细颗粒,如果既曝光过度又显影过度,那颗粒就非粗不可了。
注意这个太薄的底片与正常底片和太厚底片的差别何在。此底片总体透光,印出的照片其阴影部分没有细节表达。是间色调也很少层次。正常底片所具有的色调范围干净而清晰的特色在这里非常缺乏。
招致底片过薄是由于曝光不足或显影不足或二者兼而有之。追根求源,就在于底片的反差。
More from my site
原创文章,作者:单反相机入门教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anfanjiaocheng.com/dipianm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