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摄影创作 流动的城市

理想与现实,爱好与工作,是摄影这个行当里经常要面对的矛盾。有的人在现实洪流的推搡下,与摄影渐行渐远。有些人坚守了理想,就不再回首过往的诱惑。艾清属于后者。摄影圈里,像他这样的年轻摄影师还很多,不是为荣誉,只是因为喜欢。他们不是空有一腔热情,而是会用心地了解摄影的过去和现在,钻研各种古老或现代的技术技巧,以此来打造自己的风格。于他们而言,摄影就是吸入口中的空气。

Q:你曾经的身份——生态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你现在的职业——摄影公司摄影师,把爱好转换成了工作,其中都经历了什么?

A:自己考虑了很久,最初也不想把爱好变成职业,怕有一天失去对它的兴趣。但是后来发现,我真的喜欢单纯地去记录,并且享受这个过程。另外一方面,现在的工作恰恰是非常锻炼与人的沟通能力的,而这正是我所欠缺的。

当然,我也从未觉得之前生态学专业的学习是一种浪费,相反,这个专业给予了我很多想法和思路。

Q:大都市尤其是上海,是很多摄影人热衷表现的题材,你是怎么决定并构想这组作品的拍摄?建筑摄影

A:就我自己而言,比较擅长景观方面的拍摄,于是就选了这个题材。在上海,有人去拍摄繁华与宏伟,也有人去记录市井的幸福与苦涩。我就想抛开大多数人所拍摄过的视角,重新去挖掘一些画面,之所以将其命名为《钢铁都市》是想去表达上海繁华下冰冷的那一面。城市摄影

 Q:这组作品很多都是特定高度、特殊角度拍摄,为什么会选择这么拍?

A:这组片子是我的业余创作。我想用自我的视角客观地去拍摄这个城市。我本人非常喜欢高视角的拍摄,所以经常去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的顶层观光厅拍摄。

从高楼上俯瞰这座城市,置身云端的时候,感觉自己并非其中一员,而更像是一名旁观者。

 Q:这组作品多是弱光下慢门拍摄,你喜欢这个时间段拍摄?

A:一方面由于学业的影响,我基本只有晚上才有空出去拍摄。另外一方面,我自己非常喜欢使用慢门,这样拍摄的照片会让景观动起来,却也会给人以凝固时间的感觉。上海在我心中一直是不停流动着的城市,用慢门来拍摄符合我自己的想法。

给我灵感最多的摄影师应该是迈克·肯纳(《大众摄影》2011年12期曾介绍该摄影师),其实很多时候我甚至在模仿他,只不过模仿得比较幼稚罢了。

 Q:请介绍一下你拍摄时相机的设置。是否使用滤镜或其他附件;后期常用的工具?

A:我只有一台尼康D300s,所有的都是用它拍摄。拍摄的时候我会全部使用RAW格式,这样在后期的时候会更加方便调整。

前期拍摄时经常使用滤镜,由于很多时候我使用B门拍摄,曝光时间都在30秒以上,而在135格式的相机上,有时候把光圈收缩到F16还是会觉得快门速度不够慢,这时候就会用到ND8减光镜;而渐变镜更多地使用在光比较大的景观拍摄,比如夕阳;圆偏振镜(CPL)则是在某些需要的情况下用于消除水面反光。

后期我一般喜欢使用Lightroom来调整RAW格式图片,完成后是彩色的。再转入Photoshop,使用Silver Efex Pro插件来将照片调整成黑白。这里非常推荐这个插件,对于调整黑白照片来说非常实用。

『使用器材』

尼康D300s机身。因为拍这组照片周期较长,所以镜头换过几只,分别是:尼克尔16-85mm 1﹕3.5-5.6,适马10-20mm1﹕4-5.6,尼克尔50mm 1∶1.8,图丽12-24mm 1﹕4,腾龙 28-75mm1﹕2.8。

原创文章,作者:单反相机入门教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anfanjiaocheng.com/chengshisheyingchuangzuo

(0)
上一篇 2013 年 1 月 18 日 上午 9:42
下一篇 2013 年 1 月 18 日 上午 10: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